我县2005年有幼儿园32所,其中公办园5所,25个班,幼儿1073人,分布在城区、清溪、孝姑、罗城、石溪;部门办幼儿园2所,17个班,幼儿612人,分布在城区;民办幼儿园25所,幼儿5384人,分布在城区和乡镇。小学附设幼儿班、学前班159个,学前幼儿4213人,分布在乡镇、村。0—3岁以下幼儿5509人,已入园703人,入园率12.8%;3—6岁幼儿14819人,已入园11286人,入园率79.2%。
我县现有小学194所,教学班1218个,在校学生40835人。,其中城区小学4所(含矿一),教学班75个,在校学生4966人,班级数占全县班级总数的6.2%,学生占全县学生的12.2%;乡镇中心校30所,教学班293个,在校学生13820人,班级数占全县教学班总数的24%,学生占全县学生人数的33.8%;村小160所,教学班850个,在校学生22049人,教学班的34.3%,班级数占全县教学班总数的69.8%,学生占全县学生人数的54%。
我县现有初中35所(含九年制学校2所,民办初中1所),全县共412个教学班,在校生21725人。其中城区初中2所,38个教学班,在校生1976人;乡镇初中33所,374个教学班,在校生19749人。
我县现有普通高中普通4所,128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8925人。其中犍为一中有56个教学班,在校生3844人,平均班额68.6人;罗城中学有31个教学班,在校生2117人,平均班额68.3人;孝姑中学有23个教学班,在校生1486人,平均班额64.6人;清溪高中有23个教学班,在校生1478人,平均班额64.3人。从以上可以看出,全县4所普通高中尤其是犍为一中大班额问题严重。在全县普高中,犍为一中为省级示范性高中,罗城中学为市级示范性高中,孝姑中学为合格高中。
“两基” 情况成果进一步巩固
小学“五率”、初中“四率”均达到了国家标准。小学“五率”: 7—12周岁正常儿童入学率达99.9%;女童入学率为100%;7—15周岁适龄残疾儿童、少年入学率达92.2%;在校生辍学率达0.15%;毕业率达100%; 15周岁少年完成率达100%;文盲率为0。初中“四率”: 13—15周岁正常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6.0%,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22%;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达2.0%;初中生毕业率达97.1%; 17周岁少年完成率达94.2%。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.6%。
队伍素质明显提升
全县现有在职省、市优秀校长、教育工作者35人,县级优秀校长、教育工作者196人;国家级优秀教师9人,省、市优秀教师157人,县级优秀教师6 39人;特级教师4人,特级教师后备人选15名,市、县骨干教师215人;全县教师本科以上学历811人,专科学历2030人,中师学历1059人,各层次 学校学历达标人数为3686人,总达标率为92.15%。
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
调减小学126所、初中6所、高中1所,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;全县中小学D级危房基本消除,新建校舍55067m2;在全县中心校及以上学校建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、多媒体教室。
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
全县普通高考上线人数由2000年的634人增加到2005年1215人,上线率连续3年居乐山市第一名;职教对口高考上线人数和上线率连续两年居乐山市第一名,我县连续8年获得乐山市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在乐山市名列前茅。我县学生参加世界电脑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 ,获得中学组四个项目之一——世界电脑机器人奥林匹克相扑比赛项目金牌;参加国家级电脑机器人竞赛获得金牌3枚、银牌2枚;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,获得三等奖2个;参加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,获得一等奖3个 ,二等奖7个,三等奖11个;参加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,获得一等奖17个,二等奖34个,三等奖49个;参加省、市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,获一等奖17人,二等奖68人,三等奖95人;参加各级运动会,获得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金牌1枚,全国城市运动会南拳金牌1枚,四川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第四名,乐山市田径比赛高中组第一名、初中组第四名、团体第一名,乐山市足球比赛第一名,乐山市运动会青少年组团体第三名。
教育改革不断深化
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制、教职工竞争上岗和全员聘用制、面向全省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制、面向全省师范院校公开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制、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选拔制、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制、面向乡镇学校公开选聘优秀教师到城区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任教制、教师到缺编学校支教制、教师活工资再分配制,激活了用人机制,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。
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成绩显著
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、劳动力转移培训、城镇职工再就业培训、转岗培训。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每年3万人以上,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人员每年4500人以上,参加再就业培训、转岗培训的城镇职工每年5000人以上。在我县输出的农民工中,具有专业技能的达60%以上。积极实施“一条龙”工程和“百千万”工程,对科教示范户进行指导,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收、经济增长。
扶贫助学卓有成效
建立扶贫助学保障机制,设立青少年救助基金,采取财政划拨、学校减免、社会捐助等形式,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。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,确保了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上不了大学。
|